2023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政教授/鞠斌特聘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王新泉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Justin Jang Hann Chu教授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在线发表题为Infection with wild-type SARS-CoV-2 elicits broadly neutralizing and protective antibodies against omicron subvariant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从9名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康复者中分离到476株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45%是结合S2表位抗体,而结合RBD和其他表位抗体各占不足30%;假病毒中和实验发现,大多数中和抗体主要来自于RBD抗体,说明RBD是诱导中和抗体的关键抗原组分。随后重点评估了40株RBD抗体的广谱中和能力,有7株抗体能够中和所有的突变株,说明新冠病毒原始株感染形成的免疫印迹确实具备对抗新冠病毒突变逃逸的潜力。基因分析发现高活性的广谱中和抗体偏好使用IGHV3-53家系,动物保护实验显示4株代表性的广谱中和抗体能够有效抑制新冠突变株活毒的感染,分析显示广谱中和抗体识别病毒的不同表位,能够一定程度耐受其作用位点发生突变。
该研究明确回答了3个重要科学问题:1)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能够诱导超级广谱的中和抗体;2)RBD蛋白依旧是诱导广谱高效中和抗体的理想靶标;3)模仿受体结合和IGHV3-53家系偏好的中和抗体发挥重要作用。
图1 从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康复者中鉴定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图2 40株RBD抗体的广谱中和能力
图3 RBD抗体和S特异性抗体的基因使用情况
图4 P2-1B1、P5S-2B10、P5-1H1 和 P2S-2E9 可保护 K18-hACE2 小鼠免受 SARS-CoV-2 omicron BA.1 或 beta.
图5 五种 bnAbs 与 SARS-CoV-2 的结合模式和表位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