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猴痘爆发疫情及其疾病概况
  •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6日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卢水华   刘磊   付亮

 

一、疾病概貌

猴痘病毒主要由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但存在有限的人际间二次传播。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虽然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非常有效,但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或疫苗。

 

二、流行病学

人猴痘病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一个9岁男孩身上发现,当地已在1968年消除了天花。自此之后,报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刚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尤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被视为在当地呈流行状态。1996至1997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疫情。

至今,猴痘仍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有散发病例,是西非和中非的地方性流行病。随着认识提高,有更多国家发现和通报了病例。自1970年以来,已有10个非洲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加蓬和南苏丹)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2003年春季,在美国确认出现了猴痘病例(2003 Midwest monkeypox outbreak)。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数患者据报与受到非洲啮齿动物感染的进口宠物草原犬鼠有过紧密接触但此次爆发没有发生社区传播。2017年,尼日利亚暴发了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疫情该国上次猴痘确诊病例发生在大约40年前。在2022年爆发以前,英国只有7例有记录的猴痘病例,全部为非洲输入病例或治疗这些病例的医护人员。最初三起病例发生于2018年,2019年又报告了一起病例,2021年又发生三例。

2022年猴痘爆发是于2022年5月4日在英国被首次报告的人类猴痘爆发。2022年4月29日,一名英国居民在地方性流行该病的尼日利亚旅行时表现出猴痘症状。此人随后于5月4日返回英国,将此次爆发的指示病例Index case输入该国。在英国境内几起其他猴痘病例的来源未知。然而,在5月中旬,伦敦地区似乎存在该病的社区传播。东北英格兰和东南英格兰也报告了数起病例,在英国国外亦有多起确诊。全球2022年4月29日至今的数据统计显示,确诊病例107例,疑似病例83例,至少3人入院(重症病例),死亡病例0例。

 

202205222200228195.Jpeg

图1 猴痘病毒全球传播地图

  西非演化支地方性流行

  中非演化支地方性流行

  两种演化支同时存在

  2022年西非演化支爆发

 

表1 各国家和地区病例数(截至2022-05-22)

202205222200232426.Jpeg

三、病原学

人类猴痘是由猴痘病毒(英语:Monkeypox virusMPV)所导致的病毒性疾病,MPV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是现已被扑灭的天花病毒的亲戚。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病毒),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猴痘的致死率仍然高达10%(本次爆发的西非分支致死率较低,约1%)随着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最严重的正痘病毒。

关于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在非洲,多种动物均有猴痘感染:绳松鼠、松鼠、冈比亚巨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灵长类动物。对该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问,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猴痘病毒的确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的存续情况。在美国,人们认为该病毒是从非洲动物传播给与其混养的其他易感动物(如草原犬鼠)。

202205222200233553.Jpeg

图2 猴痘病毒的电镜图像

 

四、传播

猴痘主要通过与传染性个体的密切接触传播。指示性病例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而获得感染。在非洲有记录表明,人感染是通过处理受感染的猴子、冈比亚巨鼠或松鼠而获得。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肉类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

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主要通过通常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活动病例的家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传播也可通过接种或胎盘(先天性猴痘)发生。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下去在2022年爆发之前,猴痘不被认为是性传播疾病然而,病毒在爆发初期于性伴侣之间的快速传播引发了性行为可能也是猴痘传播途径的猜测。

在最近的一项草原狗—人猴痘动物模型研究中,鉴定出刚果盆地株和西非株两个不同的病毒株,刚果盆地株毒性较高。

 

五、症状与体征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至16天,但可为5至21天。

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1)发病期(0-5天):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2)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影响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结膜(眼睑)(20%)和角膜(眼球)。部分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这可有助于识别猴痘,因为其他类似疾病都无此特征。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4至21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居住在森林地区或附近的人们可能间接或低水平地暴露于感染动物,可导致亚临床(无症状)感染。猴痘出现流行时死亡率差异很大,在记录病例中低于10%,主要发生于幼儿。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年龄组似更容易发生猴痘。

202205222200237351.Png

图3 猴痘患者的皮肤表现

 

六、诊断

必须考虑的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其他皮疹疾病,如天花(尽管已被消灭)、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梅毒和药物过敏。在发病初期出现淋巴结病可能是一个临床特征,可用以区别猴痘与天花。

猴痘只能由实验室确诊。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一些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病毒。如果怀疑是猴痘,医务人员应采集适当样本(见下文)并将其安全运送到具有适当能力的实验室。

用于诊断检测的最佳样本是存放在干燥无菌管(无病毒的存放工具)中的囊泡或痘痂病灶拭子并应保持冷却。可以使用血液和血清样本,但由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和样本采集的时间点,通常可能无法据此确诊。为协助解释检测结果,连同样本提供患者信息至关重要。患者信息包括:(a)发热的大致日期,(b)皮疹发作日期,(c)标本采集日期,(d)患者当前状态(皮疹阶段),(e)年龄。

 

七、治疗及疫苗

尚无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发。虽在过去已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为85%,但天花疫苗在全球消灭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众使用。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减轻猴痘病症。

 

八、预防

(一)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发生猴痘疫情时,与其他病人密切接触是猴痘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开展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减少病毒暴露需采取的措施。监测和快速识别新病例对于遏制疫情暴发至关重要。

公共卫生的宣教内容应侧重以下方面:(1)降低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预防传播应首先注重避免与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任何接触,其次应限制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在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2)降低人际间传播风险。避免与猴痘感染者进行身体密切接触,还应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防护器具。照看过病人或探视过病人后,应按规定洗手。建议在家中或在医疗机构中对病人予以隔离。

(二)在卫生保健机构中实施感染控制

医务工作者在医护怀疑感染或已确认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人或处理病人标本时,应实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

应考虑为医务工作者和治疗或接触猴痘病人或病人标本的人员接种天花疫苗,但不应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接种天花疫苗。

采集怀疑感染了猴痘病毒的人和动物样本时,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运送患者样本应确保安全包装并遵循感染性物质处理指南。

(三)预防通过动物贸易传播猴痘

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型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可有效减少病毒在非洲之外地区的扩散。

不应为圈养动物接种天花疫苗。应把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且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理,并观察猴痘症状30天。

 

 

参考文献:

1. WHO. 猴痘实况报道.2018年6月.

2. 维基百科. 2022年猴痘爆发.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