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人员正在P3实验室做研究。
11月13日,全国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艾滋病患者肾移植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顺利完成。
刘磊
卢洪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简称市三医院)又传出重磅消息!近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医院榜单,这也是深圳首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百强医院。此外,市三医院结核病专科也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第四名。
为什么市三医院能闯入复旦版中国百强公立医院榜单?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作为深圳第一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市三医院培育了一支“特别能打”的队伍,这支队伍在2003年抗击非典、2014年抗击埃博拉、2020年抗击新冠等公共卫生“战疫”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市三医院2019年5月24日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了深圳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零的突破”,深圳医疗有了本土的“国家队”。
与此同时,市三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快速发展,在结核病治疗、肝病治疗等多个专科领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提升了综合救治实力,让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最好的优质医疗资源。
A
防、治、管、研一体化传染病综合防控模式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深圳市东湖医院。作为深圳地区唯一一所传染病医院,市三医院在2003年非典、人禽流感患者救治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屡创医疗奇迹。2004年,根据对全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重新布置规范深圳市传染病医院的定位和发展,决定在龙岗布吉水径北重建深圳市传染病医院,将东湖医院迁入新址,并更名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近年来,市三医院迎来跨越式发展,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基础、临床研究与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与促进结核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临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水平、临床医学研究水平与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此外,医院进一步完善“强专科、大综合”的医院学科体系布局与防、治、管、研一体化独具广东特色的传染病综合防控模式,以及适宜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带动全省建立优质高效的感染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代表中国智慧的高水平医院。
此次市三医院闯入2020年度复旦版中国百强医院名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榜单不但是中国医院学科建设的标杆,也是疑难杂症患者寻找好医院的一个重要参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学科排行榜的评估方法上,借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方法,坚持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由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排行榜的评选结果亦得到医疗行业广泛认可。
B
肝移植诊疗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在不少老深圳人的心中,对于要做风险大的肝、肾器官移植手术,他们首先会想到要跑北上广的大医院。2017年以来,市三医院获得深圳市唯一的国家肝、肾器官移植资质,医院肝移植医疗水平快速提升,目前,移植数量已进入国内第一梯队。2020年,市三医院获得广东省第七OPO独立账户,器官移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在过去,艾滋病曾是移植手术的“禁区”。市三医院肾移植科主任袁小鹏表示,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的抗排斥药物会使患者的HIV感染无法控制。随着HIV药物治疗的进步,即使应用抗排斥药物,HIV感染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器官移植不仅仅是外科手术难度“金字塔尖”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肝肾移植工作开展及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了医院与器官移植相关的综合科室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同时,综合医疗发展又很好地反哺了传染病诊疗,使得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近日,市三医院就完成了全国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艾滋病患者肾移植手术。32岁的艾滋病患者陈先生(化名)在经历了11年肾病、2年透析生活后,近日,借助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陈先生在市三医院顺利“换肾”,重获新生。在市三医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高大上”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等硬件全面提升与人才梯队软件建设“双管齐下”,为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灵魂。作为一所由深圳市政府创办的大型现代化“强专科、大综合”的三级甲等医院,市三医院始终不忘初心,承担深圳市及周边珠三角地区重大疫情防控以及深圳市区域综合医疗服务的任务与使命。医院拥有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在内的10余个国家、省、市重点专科,在2021年(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结核病学排名全国第5,传染病学排名全国第10。
C
“强专科+大综合”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在部分深圳人的印象中,市三医院是看传染病的医院。然而,如今,不少市民却“打着飞的”追着来看综合科室的国内顶尖医学专家。
近年来,市三医院引进了一支国内顶尖的医学大咖队伍,他们在各专业领域有着极高的医学成就。例如,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筱茵是全国知名内镜专家,擅长消化系统及相关疑难疾病的整合医学诊治,擅长粪菌移植治疗多系统疾病;肝胆外科主任李志伟率领原解放军302医院的部下“组团”前来,他们团队是国内完成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例数最多的团队,也是术式最多的团队。神经内科主任赵宇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病,运动障碍疾病,脊髓疾病,头痛头晕、认知障碍等均有专科特长。
此外,风湿免疫科主任梅轶芳尤其擅长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病诊治。神经外科主任初明,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脊髓疾病、脑血管病、脑肿瘤方面有颇深造诣;心内科主任田野积极推进医院“心脏中心”建设,他和团队救治了多名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对于市三医院的未来发展蓝图,深圳市三医院院长卢洪洲给出了规划图。他表示,市三医院将以“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按照医疗水平国际化、环境设施现代化、医疗服务精细化、诊疗流程规范化、运营管理智慧化的标准,构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预警预测为一体的国家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D
科技抗疫,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一场新冠疫情战疫中,市三医院贡献出多项重量级科研成果,一跃成为科研新贵,为全世界战疫提供科研支撑。
市三医院科研团队以临床为导向,以科研为手段,攻坚克难,全面展开新冠病毒科研攻关。这一组数据充分展现了市三医院将科研紧密结合临床成果:2020年医院立项总项目数9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7项,获得总经费5675.85万元,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8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600分,包括《Nature》、《Science》、《Cell》、《New Eng J Med》、《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
市三医院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临床医学领域排名晋升全球前1%。医院在科技奖励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第二完成单位与钟南山院士合作申报并获批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与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联合申报的“结核病防治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科技抗疫,在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方面进行布局。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华创联合研发研发筛选出的两种有效综合抗体药物,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充分体现出我们作为‘强专科+大综合’医院的综合实力水平。”深圳市三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科研创新是驱动医学发展的动力,医学机构担负着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责任与使命。基础研究的成果要能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市三医院已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已有近20个项目转化到临床应用中,这些新的技术、新设备和新的治疗方法,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问题,最终让更多患者受益。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刘磊:
勇担“国家队”使命 为传染病防治贡献“深圳智慧”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捧回两项国家级荣誉,当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多项“国家级”荣誉加身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刘磊,始终坚守在医疗的最前线,率领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陷阵”,全心全意守护深圳市民的健康,为深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闯入2020年度复旦版中国百强医院名录,刘磊坦言“倍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刘磊表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既是深圳实现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领域“零的突破”,也让深圳医疗有了本土的“国家队”。该中心将勇担“国家队”使命,为传染病防治贡献“深圳智慧”。
“从申报到获批就像梦一样”
2019年5月24日,市三医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现在回想起从申报到获批的心历路程,就像一场梦一样。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特别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医院发展的各个政府部门和医疗同行们。”刘磊表示,2017年,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亲自部署下,在市卫健委和市科创委的指导下,市三医院开始启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工作。
申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要条件是三甲医院,然而,当时的市三医院并不是一家三甲医院。“我们开始创三甲,2017年拿到三甲资质。2018年,我们向科技部提交了申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材料,成为入围的三家医院之一。”刘磊说,当时入围的三家医院中,有两家医院实力强劲,市三医院要实现弯道超车并非易事。为了准备答辩的PPT,市三医院集齐了最强的专家团队,多次反复修改。2018年8月27日,经过激烈地答辩,市三医院战胜了强劲的对手,脱颖而出。
医学研究解决临床问题取得新成果
“申报成功的时候,我们心情激动非常振奋,之后就感到肩上背负巨大的压力,该怎么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刘磊坦言,唯有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创业者的心态把一项项医务工作做得更好。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上不断地充实,引进国内传染病领域科研大咖张政教授,担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
在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半年后,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2018年年底,我们拿到了P3实验室资质,2019年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做足了准备。”刘磊表示。作为“国家队”,市三医院站位更高,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冠病毒研究,撰写诊疗常规等,彰显了“国家队”应有的形象。
在开展医学研究和临床转化上,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大放异彩。“我们在下一盘大棋,就是充分利用好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医、教、产、学、研上形成闭环,建设好我们深圳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引领全国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医学研究,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深圳智慧、中国经验。同时,在产业化方面要做出我们的贡献。”刘磊表示,医学研究不能只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研究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如今,我们要将科研落实到实处,脚踏实地的把产业化做好,这个虽然有难度,但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据统计,目前我国自主研发了多款新冠特效药,其中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华创联合研发研发筛选出的两种有效综合抗体药物。BRII—196和BRII—198已参与到我国700余例患者的救治当中。”刘磊说,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使命和担当,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深圳智慧”。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
未来将像天气预报一样 预警监测新发传染病
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闯入复旦版中国百强的公立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又立下了哪些发展新目标?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市三医院承担着深圳和周边地区传染病与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务并开展综合医疗服务,在传染病领域深入攻坚,今后将继续以“强专科,大综合”为办院方向,坚持“一体两翼、四梁八柱”的发展战略,培育和谐创新的医院文化,打造一流的国际医学中心。
引进国内传染病领军人才和团队
卢洪洲是国内著名传染病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年8月,他全职调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并担任院长一职,为医院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市三医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医院建设集聚人才,以人才建设推动医院发展,打造出一支能引领学科发展和专业技术方向的人才队伍。通过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医教研多轨建设,吸引世界各地顶尖专家,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益,推进团队培养和引进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医院借助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三名工程”等人才孵化、培养平台,市三医院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培养或引进临床技术、疫苗研究、体外诊断试剂、新药研发等相关高层次人才;组建重点突出、类别全面、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在新发传染病方面的科研攻坚力度
在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市三医院是深圳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点救治医院,成为深圳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市三医院为深圳新冠病人的救治作出重大贡献,织牢保卫城市和市民健康安全的“最坚实”防线,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等国际知名刊物上。
新发传染病不可避免。卢洪洲认为,“作为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家医院,我们要做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技术储备,不能光靠隔离、核酸检测,我们要拿出最终的解决办法——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物。这就鞭策我们要加大在新发传染病方面的科研攻坚力度。”
“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可能会突破物种的屏障感染人类,导致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我们可以将动物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做动物实验,研发药物和疫苗,真正做好科技技术储备工作。”卢洪洲说。依托市三医院的P3实验室,市三医院将进一步开展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包括疫情处置、疫苗和特效药研究等,同时形成应对新发传染病机制。卢洪洲表示,今后,对于一个新发传染病,我们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进行预警预测,不仅预警预测,还能马上采取紧急的措施,通过特效药、有效的疫苗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卢洪洲坚信,深圳的总体医学水平一定会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也一定会与其一线城市的GDP相适应。未来,深圳市三医院将以“国际一流、世界领先”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形成“学科-人才-项目-平台-成果-产品”的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